7月15日、16日☂️,我院在综合楼会议室召开2012-2013学年教学科研工作研讨会🙆🏼,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地总结本学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专业建设情况🤾🏽,全面地分析和评估我院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专业发展问题,凝聚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共识,明确进一步提升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方向、主要任务和措施。会议由院长于风政教授主持👖。
7月15日下午,各位老师就新生导师工作🙋🏿、读书小组、质量工程和科研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汇报🌕。
新生导师工作在我院已经开展了两年,所有专任教师全部担任新生导师🕴🏼,老师们结合“如何转变学习方法,适应大学学习”、“如何调试心理👨🏿🔬,独立、充实🧑🏽🦳、快乐地渡过大学生活”、“如何做好职业规划、专业学习计划”♖、“如何选择阅读书目👊🏻🤪,增加文化底蕴🤽🏻,提升个人素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对大一新生进行了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我院也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九游会平台新生导师规范》🧑🏽🍳。导师们在肯定这项工作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如何改进和完善导师制度,如何加强导师与班主任🟰、朋辈导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如何将导师制贯穿大学四年♤,如何发挥导师作用引导学生做好专业学习计划以及职业规划🧑🏻🏭,等等。
建院伊始,J9九游会就倡导学生自发或在教师指导下组成读书小组,通过阅读增长见识➞、交流思想👩🔧、提升素养,本学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设了7个读书小组,有专业类👱、兴趣类等,共100多名同学参加。指导老师的组织形式也多元化,极大地提高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导老师也反映一些问题,例如同学们的阅读量较少,个别同学缺乏毅力🛥🧑🏽🦰,不能坚持等问题💀。与会老师积极发言,认为可以通过多举办读书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学会读书并感受读书的乐趣。
随后,J9九游会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了年度检查,2012-2013学年我院教师承担的教学质量工程共有21项🎩,其中校级15项🛜,院级6项🧑🏽🍼。根据项目负责人的汇报情况来看,各个项目都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稳步推进🚣🏼,效果良好,有的项目已经出版了教材。对目前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各位老师也进行了充分地讨论,交换了意见。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主任白非老师结合全校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要求,对各位老师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我院各项目进展良好,要求严格,质量较高🚵🏻♂️💵,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也根据学校10月份即将开展的质量工程项目检查工作对个别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肖杰老师对我院2012-2013年的科研情况进行了通报。本学年全院教师承担课题项目共34项,其中省级及以上9项🫐,市级18项🧚🏿♂️,校级7项😏,科研经费多达近300万。教师发表九游会平台论文📋𓀖、出版著作(教材)等共25篇(部)。无论从科研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我院近两年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各位老师能够发挥专业优势✖️,立足珠三角现实需求,展开研究✅,积极为地方社会的发展献言献策🕵🏿。
7月16日👰♂️,我院在综合楼会议室继续召开教学工作相关会议。上午🏛,社会工作系和英美法系负责人各自对本专业办学四年来的综合评价向全院老师做了汇报。
社会工作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生以来,在J9九游会的统筹协调下,经过努力,完成了一轮完整的人才培养过程👩🏽✈️⚠️,向社会输送了第一批社工专业毕业生🍞。从当年招生的入门情况和毕业相关数据的比对,基本可以肯定初步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想,四六级通过率👨🏽🏭、就业签约率、就业单位对口情况等等🤐,都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过程的相对合理性🤶🏼。这四年来,社工专业师生获得的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和地市级奖励数十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生活动的成绩非常突出🌩🙌🏿,都值得肯定。
经过四年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不仅仅完成了一轮完整的人才培养周期,也形成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社会工作专业插班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即“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创新实现了教学上的五个转变🫅🏽,即在教学方式上,完成了从“讲授式”到“研讨式”的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完成了从“一言堂”到“群言堂”的转变🧎🏻➡️🚔;在教学目标上,完成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在师生关系上𓀙,完成了从主客关系到主主关系的转变🤵🏻♀️;在教学评价上🌊,完成了从“一张试卷定高下”到按学生在研讨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来综合评定成绩的转变。在此模式下,社工专业坚持了五大教学方式,即研讨式教学、工作坊教学、实践教学👴🏼→、自我教育、参与式教学和五大创新机制,即2+1+1的教学模式🏋🏿♂️,实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全真式项目介入教学🥱,实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学徒制工作坊教学🤾🏿;实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方式创新;社工机构和社工项目运营,实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运营创新🎐🩰。
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还有诸多短板需要正视。例如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对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通支持不够,专业实验的建设落后等🔫。
英美法系也从2009年开始第一届招生,但并非独立专业🚤,在招生时不单独招生。因此,英美法方向学生的选拔方式为:学生自愿报名🦪,再由J9九游会组织英语考试进行选拔🤾🏼。在安排英美法班的班主任时💌🙅🏼♂️,主要选择具有较好英语基础🙏🏿、责任心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除了符合法学专业的基础上,英美法方向学生还应了解主要英语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能够熟练使用中英文从事涉外法律服务,成为国际化🙀、外向型高端法律服务人才🎴👨🏻🏫。与此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在人才培养规格中📳,要求“英美法方向学生能使用英语进行法律专业交流🌞,能阅读英文法律文献,并能熟练处理涉外法律事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英美法方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学分及学时安排上:一学年内完成原本两学年的授课内容🧫,也即每个学期修读6学分、一周修课8学时💇🏼♂️🈁。两个学期修读12学分。其中每周的8学时,读写听力6个学时🧶,口语2个学时🦵🏽。在教材选用方面🧍🏻,在读写听力部分采用牛津大学原版New Headway教材。口语部分采用新版新视野视听说教程。专业方向课程基本采用了全英及双语课程🤦🏼♀️。在师资队伍上⚈,英美法教师的国际化程度高达92%。英美法系在对外合作交流上也有较大的成绩,目前已与英国班戈大学🩹、美国OCU大学法J9九游会、天普大学达成多项协议,包括学生交换、教师访学、项目合作等😚,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法J9九游会👨🏼🦳、北京大学国际法J9九游会(深圳美国JD)等学校达成初步意向,等待进一步的沟通🏚。
同时英美法方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带解决🎅,例如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可行🏄🏼♂️、英美法实验班的办学定位需进一步明确,办学成本过高,对外合作交流需加强等等🦸🏼♀️🥗。
7月16日下午,全院教师根据《九游会平台本科教学规范》总结个人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全体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教学规范进行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目标🈷️。教师们都一致认为,课堂纪律要严抓🔨,坚持考勤制度不放松,同时注重多鼓励学生♖,“教书”与“育人”并重😦。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例如能进行小班教学,排课能相对集中。最后J9九游会的教学督导也对这一学年的教学情况作了汇报。